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4 年 3 月~2024 年 11 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 80 例,由手术时间先后分组,两组各 40 例,对比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干预组应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生命体征、负面情绪指标、护理满意度、舒适度。结果:干预组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AS 评分、SDS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比组(P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模式;手术室护理;舒适度;满意度 手术室是临床治疗主要场所之一,随着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疾病发病率多呈现逐年增长现象,手术室使用率也随之增长,为了提高手术安全性,保证手术顺利完成,需要给予人性化的手术室护理模式,以此合理调配手术室人员,保障手术器械和操作无缝传递、衔接,及时发现、处理手术过程中突发事件。该试验选取 80 例行手术治疗的患儿,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在其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24 年 3 月~2024 年 11 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儿 80 例,由手术时间先后分为对比组和干预组各 40 例。对比组女 17 例、男 23 例,年龄 1~11(7.54±2.79)岁;病程0.6~6(2.54±0.74)月;手术类型:泌尿外科手术 3 例、心胸外科手术 5 例、骨科手术 5 例、妇产科手术 10 例、普外科手术 17 例;干预组男 25 例、女 15 例,年龄 1~12(7.62±2.81)岁,病程0.67~7(2.60±0.69)月;手术类型:泌尿外科手术 2 例、心胸外科手术 4 例、骨科手术 6 例、妇产科手术 9 例、普外科手术 19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均需进行手术治疗者;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患者、家属知晓手术方案,且自愿签订手术同意书。1.3 排除标准。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者;存在手术禁忌症者[1]。1.4 方法。对比组应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即术前健康宣教、术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干预组应用人性化手术室护理模式,具体内容:①术前访视:术前 1 天需探视患者,了解患儿实际病情、既往病史、年龄、药物过敏史等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全面评估患儿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功能和身体状况,参加术前病例讨论,制定详细护理方案,降低手术风险;②心理护理:在访视期间,护理人员需及时发现患儿恐慌、紧张等负面情绪,分析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