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一、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教学理念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渊源 教育是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早在两千多年,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宣扬“仁者,爱人!”亚圣孟子也多次呼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思想。在古代,民和人的含义是相通的。关于教育思想,在教育对象上,打破原有的只有贵族才能进学校的阶级划分,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方法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方法,有启发式,也有问答式,讲求的是因材施教。这是儒家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渊源。国外的教育家们也都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早在 14 世纪开始萌芽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思潮就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捷克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到,要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的人(即泛智教育),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进展人的智慧、品质和才能。而英国的教育家洛克在他的著作《教育漫话》中也用大篇幅论述体育教育对一个人的进展的必要性,主张锻炼身体从小做起,他提到“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健全的精神,这是对于幸福人生的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绘。”美国人本主义罗杰斯也是大力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讨论人的问题,促进人的进展。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古今中外,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它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受到不同阶级和流派的推崇。 (二)以人为本体育教育的含义 1、以人为本强调把人放在第一位。老师和学生到底谁是教学中的主体?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趋势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鉴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就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促进学生的全面进展,同时兼顾到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学生在体育教育中的潜能,发现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闪光点,培育学生至少擅长一门体育项目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当然也不能忽略老师的作用,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地位,主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负责,激发学生的制造性和积极性。没有高水平的体育老师,就不能培育出较高水平的体育学生。因此,体育老师同样是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在过去的学校体育中,无论是小学体育还是大学体育,我们一直沿用前苏联的体育教育模式,在对学生加强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不余遗力,然而却忽略了对体育学生的其他综合素养如人格养成等方面的重视,浪费了学校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的多功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