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课教育中情感培育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要“充分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中职学生生活,尊重中职学生身心进展规律,注重知识学习和观念形成,更注重情感培育和行为养成”。这充分表明,中职学校的德育课老师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实施者,要仔细讨论中职生的情感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情感培育,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激发和熏陶,不仅有助于中职生克服消极情感,培育积极、高尚的情感,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进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 一、中职生的情感特点 心理学的规律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件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中职生由于受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及熏陶,积极的情感在他们身上有不同程度的表露。如道德情感中的爱社国、爱集体、友谊、自尊、责任等情感,理智感中的兴趣、欲望、自信等情感。但因年龄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品质尚不成熟,大多停留在浅显、低级水平上,又由于独生子女居多和历史的社会的因素,消极情感在他们身上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表现为任性、固执、自私、虚荣、猜疑、失落、厌学等。把握中职生的这些情感特点,并在德育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教育,是中职生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保证。 二、德育课教学中情感培育的途径 根据多年来从事德育课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培育和激发情感因素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老师自身的情感,提高表达情感的能力。老师要进行道德感、理智感的教育,首先自身要有这种情感,如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理智感,真挚的爱生情感和忠于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尤其是后两者对一个德育课老师来说是最基本最直接的情感。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十六七岁的学生,他们各方面的因素相对偏低,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许多学生还存在失落感和自卑感,这就要求老师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帮助,同时以积极、热烈的情感走上讲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从老师的这种情感传递中受到激励和鼓舞。总之,老师情感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学生也就会带着感情,用整个心灵去接受你的影响。 老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