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对建筑空间设计的影响 一、安腾忠雄的空间设计理念对新徽派建筑建筑空间设计的启示 1对建筑空间与自然对话的启示 天井、厅堂徽州传统建筑的一大的特点就是进入大门先见“天井”。天井空间既能下进雨,又能射进光,还能吹进风,能感知四季寒暑变化。这与安藤忠雄的抽象自然的空间设计理念不谋而合。“门堂分立”是我国建筑构成的一个很主要的特色,其目的在于产生“内”、“外”之别以及由此形成一个中庭,在徽州传统建筑中这个中庭即天井。穿过天井之后便是徽州民居中等级最高的空间单元———厅堂。厅堂与自然的沟通便是通过天井来实现的,因此有“坐堂观天”之说。这样一个传统的内部公共空间,在新徽派建筑设计中可以拓展成为一个共享空间,利用现代的手法设置一个天井,将自然引入建筑内部,多重功能积聚在这样一个可以和自然沟通的空间,产生积极空间的效果。如商场中的天井空间可以安排一个休闲的咖啡吧等。对于天井、厅堂空间的采纳,不仅是对传统的一种继承,更能体现出与自然的对话。庭院在徽州民居的后部或一侧,常意想不到的出现一个自由布局的庭院。庭院不仅在徽州地区,乃至整个中国都是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体现。上文也提到过,庭院空间的营造也是安藤忠雄对话自然的一个重要手法。在新徽派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庭院空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自然的渴望和追求是庭院空间永恒的主题,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的引入以及“天人合一”自然观的体现。在深圳万科第五园的设计中,随处可见由建筑、围栏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给予人们与大自然沟通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然的渴望。因此在新徽派建筑空间设计中要尤为注意庭院空间的营造。“廊”是我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空间形式,《中国古建筑术语辞典》中说廊即“古建筑屋檐下的过道或独立有顶的通道。”在徽州传统建筑中,这种形式也同样存在。如唐模村的临水街的廊道,再如南屏抱一书斋的庭院里的廊道。廊道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同时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沟通的场所。安藤在他的作品中也常有这种廊道空间,如他在风之教堂中设置了一个连廊,人行走在其中,能感受到穿廊而过的风,这也正是安藤抽象自然的空间设计手法。在新徽派建筑中依旧可以作为与自然沟通,与人沟通的灰空间,在新徽派建筑空间设计中应当得到重视。 2对徽州文化继承方面的启示 安藤忠雄在他的《安藤忠雄论建筑》一书中对如何继承传统阐述了他的观点:继承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