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管理风险意识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2024 年 5 月-2024 年 5 月手术室护理处于常规管理阶段,于 2024 年 6 月-2024 年 6 月落实风险意识管理方式,各时间段选择患者 200 例分别作为对比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管理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与对比组比较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针对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开展风险意识管理模式可有效控制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且可改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意识管理;护理管理;风险因素 手术室护理作为辅助医疗的重要内容,对提升手术室医疗质量价值较高,尤其可起到降低手术室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确保减少感染及相关危险情况的发生,利于提高手术效果[1]。而在手术室护理中落实风险意识管理可针对风险因素做好针对性控制,且可帮助护理人员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风险质控技能,利于提高整体护理[2],讨论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管理的效果及价值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24 年 5 月-2024 年 5 月和 2024 年 6 月-2024 年 6 月各选择患者 200 例分别作为对比组和观察组,护理人员25 名,包含主管护师 6 名,护师 12 名,护士 7 名。对比组男 121例,女 79 例,年龄在 25 岁至 75 岁之间,平均(45.92±3.77)岁;观察组男患者 115 例,女患者 85 例,年龄在 25 岁至 73 岁之间,平均(45.90±3.89)岁;排除手术禁忌症患者、严重认知能力低下及缺乏患者等。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2 管理方法。1.2.1 对比组。该阶段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1.2.2 观察组。该阶段实施风险意识管理,如下:① 组建风险护理小组,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集中学习风险意识管理理念,并结合先进管理方法及手术室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和培训;小组成员明确各个岗位职责,并划分责任组长和护理成员,严格依据自身职责完成护理任务,并定期进行护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护理质量不断改进[3]。②落实风险制度,风险护理管理需重视护理监督,即针对手术室护理流程、护理内容和工作人员制定相关标准,针对护理差错提出惩处措施;护理人员应主动了解其他先进护理和管理方法,并在会议上提出,探讨能否在本院手术室应用;实施分区风险管理,即划分手术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