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输水设计管理论文 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最大 PD 达到 3550m2 以上,规模比较大,位于世界前列。在输水系统设计时,充分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基础上,从线路选择、电站开发方式比较、供水方式、衬砌型式选择、经济管径确定到水力计算、结构设计等都进行了较充分论证。 1.输水系统布置方案选择 1.1 地形、地质条件 输水系统沿线地形陡缓相间,冲沟较发育,高差大,基本无全风化带,风化裂隙较发育。输水系统自上而下依次通过中奥陶系上马家沟(O2S)组、下马家沟(O2X)组、下奥陶系亮甲山(O1L)组、冶里(O1Y)组、上寒武系凤山组(∈3f)、长山组(∈3c)、崮山组(∈3g)、中寒武系张夏组(∈2Z)的地层。岩性为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等,平均饱和抗压强度为 92.8~128.2MPa,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围岩分类为Ⅱ~Ⅲ b 类围岩,构造发育部位为Ⅳ~Ⅴ类。 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局部有少量的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2Z2、∈3c1、O1L2-1、O2x1、O2s1-1组岩层为区域性岩溶作用的相对隔水层,岩溶相对发育,其间为相对含水层,相对隔水层与相对含水层呈“互层”状,并且常在含水层底部形成少量上层滞水。上层滞水共有三层,即①上部为上、下马家沟上层滞水;②中部为冶里、凤山上层滞水;③下部为崮山上层滞水。 厂区及输水系统位于区域地下水分水岭,不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地下水埋藏较深,且围岩属中等透水~弱透水,输水系统围岩渗透条件比较好。 输水系统位于西河~耿家庄宽缓背斜的 NW 翼,尾水隧洞段位于背斜的 SE 翼,岩层基本水平,倾角 3~10°,工程区发育的主要构造有 F112、F114、F118、F116、fp21、fp27、fp30 等断层和P5 张性断裂带等,构造发育的主要方向为 NE30~NE60°。输水系统区域内主要发育有 4 组裂隙,产状为:① NE5~30°SE∠70~80°;② NE30~50°SE∠70~88°;③ NE50~60°SE∠70~89°;④ NW330~360°SE∠70~85°。以第②组裂隙最为发育。 1.2 输水线路的选择 在进行输水系统线路选择时应尽可能布置成最短的直线,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枢纽布置等条件选择了 3 条线路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即东线、直线和西线三个方案,详见图 1。 由于上、下水库在平面上呈 NE54°左右方向展布,采纳线路最短的直线布置方案时,管线走向为 NE50°左右,与站址区主要构造线走向、区内最为发育的第 2 组主要裂隙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