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的应用 会计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会计与理财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会计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与理财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会计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应用性的管理类学科,老师正确、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能够将学生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专业素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参加性和主动性。案例分析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使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就业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最早提出“案例教学法”一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原本是指讨论问题的方式。案例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老师将与理论知识相关联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通过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讨论,使理论知识与实际解决问题相结合,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有利于会计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在传统教学中,为更明确地阐述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老师往往会在课堂上进行举例,举例的内容比较简单、易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但这种举例教学法只是基础性的,往往对学生学习起不到实质的作用。案例分析法所采纳的案例内容具有综合性和实质意义,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案例中的实际问题更切合实际,将学生带入相关情境。学生会针对这一案例对该记账凭证中涉及的会计科目的知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要求进行回顾,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建立知识网络,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育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对案例进行仔细分析组织高职院校案例教学,老师应该把案例材料提前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的安排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仔细阅读案例查阅相关书籍,并针对案例中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并写出讨论提纲。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应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另一方面,应锻炼自己的团队组织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在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后,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例如,在对会计基础中的账务处理进行讲解前,老师要多选取几个账务处理案例进行备课分析,账务处理涉及的会计科目中,成本及负债类的比较多,也是实际经济活动中参加最多的两个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