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要求指标点讨论 摘要:以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为依托,深化探讨了有关教学活动安排对相关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仔细组织教学活动,保证了全体学生专业能力培育和综合素养提高需要。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体系;材料力学性能 中国作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根据有关框架要求建立了专业认证标准,使专业认证从形式上和内容上与国际水准统一,实现了工程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实质等效。通过开展专业认证工作,推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质量保障文化,对于引领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及不断提升专业人才培育质量影响深远,对增强核心竞争力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意义重大。工程教育专业认 证 主 要 是 基 于 成 果 导 向 的 教 育 理 念 ( Outcome-BasedEducation,OBE),关注重点的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所取得的学习成果。需要强调的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关注的是全体学生而非个别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属于一种合格性评价活动。与之相对应,基于认证标准所建立的人才培育体系实行的是一种达标式,而非选拔式的人才培育模式。在这种培育体系下,每一个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都能够获得学习成功,取得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为了确保学生能够获得这一能力,需要对人才培育过程进行反向设计。具体而言,就是从需求(即能力目标要求)出发,确定培育目标,再由培育目标决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确定毕业要求指标点(简称指标点),通过将毕业要求逐条分解、细化,使其成为若干更为具体、更易落实、更具可测性的指标点,再根据指标点确定课程体系。指标点实际上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能力结构框架,能力结构实现依托于课程体系。然后,根据课程体系确定课程教学要求,进而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对课程设置进行整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使每门课程的学习都与能力培育具体指标要求呼应。在具体实施时,由课程教学入手,逐项落实能力培育及对应指标的达成情况,当学生通过课程体系的考核,完成自身能力框架的构建,也就最终取得了顶峰成果,即完成了能力培育。这种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从“需求”出发最终又回到“需求”的人才培育模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次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4 年,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复审。围绕着“反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和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