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和贸易可持续性进展探究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性热点问题。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进展,使得贸易与环境间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可持续贸易,作为可持续进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和谐进展的必定要求。本文分析了环境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新形势下如何协调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进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环境贸易可持续进展 全球经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高速增长后,国际社会开始对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反思。七十年代初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的国际化趋势,为人们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保敲响了警钟。1972 年的斯德哥尔摩环境大会,标志着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世界环境与进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中首次正式提出“可持续进展”以后,各国逐渐达成了共识:经济进展必须与社会、环境相适应。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进展宣言》、《21 世纪议程》等五个重要文件,使可持续进展观逐渐扩展到了包括贸易在内的各个社会领域。《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的前言部分将“根据可持续进展的目的,合理运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护环境”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之一,多哈回合把环境作为主要议题列入议事日程,标志着人们对贸易与环境问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贸易对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反过来,各种各样的环境措施和绿色壁垒,同样也对贸易的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只有坚持进展可持续贸易,才能妥善解决贸易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共同进展。 环境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环境法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国际社会已经制定和实施了 200 多个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和公约,各国据此制定的环境法规也越来越多。其中对我国外贸影响最大的是关于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和 ISO14000 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我国于 1989 年正式加入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并成为修正后《议定书》的缔约国。为了履行《议定书》,中国作为进展中国家,要求 2024 年淘汰哈龙和 CFC 类物质,2040 年淘汰HCFC 类物质,2024 年把甲基澳的生产和使用冻结在 1995 年水平上。公约与协定书的签订,使我国很多出口产品受到影响,使我国遭受了巨大损失。 西方发达国家实施与 ISO14000 相关的各类环境标准,使我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