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专题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专题教学的缘起 走入专题教学源于吴泓老师的指引。早在 2003 年《语文教学通讯》的封面人物上,我就见到了吴泓老师,第一次知道了专题教学,那时心想,吴老师的学生真是幸福啊,能读鲁迅、红楼梦、海明威……机缘巧合,2011 年我调入了深圳新安中学,和吴泓老师成为了同事。正当我想像吴泓老师一样领着学生向远方前行之时,却被现实枯燥的应试束住了手脚:对粤教版教材的生疏,每个月准时到来的月考,区里的统考,应接不暇的评比……我每天都疲于奔命,疲于对知识点像解剖刀一样的切分,那时,我每日看着吴泓老师班里学生的幸福,却不敢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心又纠结又彷徨。这时,吴泓老师向我指点语文教学应该前进的方向: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远不只是高考,还包括对知识的热爱,对自我成长的信心、对生命的珍视以及更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树立等等。只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自行阅读、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进入一个新天地。 “想得明白才能做的明白”,这句话是吴泓老师的口头禅。我决定先跟着观摩学习。在一段的跟踪学习中,我倾听者感受着吴泓老师的课堂:取代老师喋喋不休、不断提问布置作业的方式,吴泓老师的课堂充溢着朗朗的读书声;学生神奇一般地思考并质疑着,而这种质疑不是简单的“是”或“非”,而是知其然后的知其所以然;这里课堂上的气氛时而轻松,时而又充满着挑战性的紧张,师生之间是平等交流的,学生引经据典的同时还能引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的写作不再是作文选中的固话语言,走出了平庸和肤浅,走向了丰盈和深邃。 在感受这种学习的愉悦和经过无数个夜晚的思考之后,我义无反顾地走进专题学习。我和学生商定一起来读《红楼梦》。但是,我还不敢占用太多课堂上的时间来让学生读这些经典的东西,只能利用课堂之外的零碎时间。于是,高一整个下学期,我没有布置过晚修作业,每天只是给学生布置阅读的任务,每天晚修前 15 分钟让一名学生谈谈阅读心得,每周两节《红楼梦》的精读课,比如“宝玉挨打”“宝黛初会” “抄检大观园” 等情节都在课堂上精讲,每两周一次网络专题学习课,主要是依托“家园网”为平台,最后再做专题写作与总结。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都感到收获颇丰,更重要的是,学生成绩不仅没有退步,反而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样一来,我便有了放开膀子做专题的勇气和动力。 二、为什么要读《雷雨》 读《雷雨》是偶然也是必然。说其偶然,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