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老师教学学术制度讨论 摘要:高校体育老师教学学术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养的关键因素,是保障体育老师教学水平的基本路径,是衡量学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标准。目前,高校无论在哪个学科领域,都有“重科研,轻教学”,“科教分离”等现象,这无疑会降低人才培育质量,脱离本位功能,即大学之教育教学为主。崇尚高校体育教学学术,重塑体育教学中心地位为本讨论的重点目标,本文将从高校体育老师教学学术的内涵,提升体育老师教学学术的诸多困境,系统构建高校体育老师教学学术相适应的制度保障体系,提升高校体育老师教学学术水平。 关键词:高校;体育老师;教学学术;制度保障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生招生规模扩张,人们对于本科素养教育越来越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老师为本,老师教学能力直接关乎高素养人才产出质量,重视大学教学学术也成为了各大高校创“双一流”品牌的进展重点与策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素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高校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老师教学学术更能体现“双一流”大学培育人才的品牌效应,重视高校体育老师教学水平是体育教育事业进展的基础,是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办好本科满意教育的关键,推动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提升体育老师专业进展和人才培育质量有重要意义。 1.高校体育教学学术的内涵 国外学者博耶[1],在大学教授工作的重点提出,大学分为四种学术,即发现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教学学术。把教学学术看作是一种学术讨论,崇尚教学学术,给予教学与科研同等地位,转变了传统的教学和科研对立局面[2]。国内外学者对高校体育教学学术内涵阐述为: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其中包括学习能力(运动技能与体育理论知识)、创新能力(教学方法的开发与新颖的教学模式)、沟通能力(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师生关系融洽)、科研能力(实验技术与逻辑推理)、教学能力(教学设计、组织能力、课堂气氛)、基础知识能力(计算机、英语等级)[3]。体育教学学术要求体育老师具备了全面的教学能力,以体育课为载体,教学方法为媒介,创新有效地传授学生教学观念与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培育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2.提升体育老师教学学术的诸多困境 体育教学学术认识不足。部分高校体育老师对教学学术性的认识,还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