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管理策略讨论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高校内部审计观念创新;高校内部审计体制创新;内部审计人才培育机制创新;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创新等进行讲述,包括了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内部管理的需要保持和谐一致、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门专门管理技术,其工作内容涉及到高校管理的多个领域、高校已经普遍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大多数高校甚至实现了财务管理的网络化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育结构的重大调整,高校呈现出历史性和跨越式进展,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高校内部审计观念、体制、人员、职能、方法等几方面对审计创新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校;内部审计;创新 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审计机构及其专职人员依法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评价、鉴证和服务的活动。它是确保高等教育目标实现、依法治校、强化管理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和高校多渠道办学能力的逐步增强,高校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校规模也不断扩大,其组织管理幅度更宽,教学、经济活动更丰富,财务预算资金更大。高校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综合性经济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许多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同高校的快速进展不相适应,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高校内部审计观念创新 从我国内部审计工作长期实践的经验积累讲,内部审计要发挥作用,必须要适应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遵从审计内在的客观规律,审计人员必须要有创新思维。内部审计人员要从“经济监督”的传统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强化内部审计服务的“内向性”,内部审计要生存并进展,就必须走服务内向性的道路。因此,审计人员要消除“局外人”意识,要更多地从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的角度讨论审计出现的问题,改变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敬而远之”的心态,在内审工作中实行服务形式多样化。 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与内部管理的需要保持和谐一致,正确认识并全面履行高校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职能,使内审工作与高校依法治校、深化改革、快速进展的形势相适应,使内部审计管理、内审机构的“人、法、技”建设与内部审计业务工作的进展相适应,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突出“内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