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阻力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阻力_第1页
1/14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阻力_第2页
2/14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阻力_第3页
3/14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机制阻力 摘要:自从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后,高校毕业生就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随之变大,但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没有随之提升,这与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存在很大的关系。因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学生的就业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因此,无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本文探析高校就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新的思路。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阻力 2024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631 万;2024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 770 万;短短几年,毕业生人数增加了 100 多万!教育部披露 2024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估计将达到 820 万。怎么使学生从众多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各个高校都要思考的重要命题。《中国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进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合作培育,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由《中国教育改革和进展纲要》可见,拓宽业务范围,加强实践教学是高校必走的一个重要途径。 1 大学生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概念是由英国学者 Beveridge 在20 世纪处提出来的。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是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ASTD)把就业能力分成的五个类别。澳大利亚工商联合会与澳大利亚商会联合发布的《未来技能报告》中指出就业能力就是指“就业和创新的能力”,它应当包括以下八种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技术、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2]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的郑晓明在 2024 年提出就业能力的概念。他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谢志远等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能力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4]曾湘泉、宋国学、刘敏榕等人都对就业能力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凭借自身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找到合适的工作,灵活应对自己工作环境的变化,随着工作环境的变化,而适应工作的一种能力。随着高校的扩招,毕业生激增,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找到的工作都是专业不对口。专业不对口,部分是因为学生本身不同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更多的是因为凭借自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机制阻力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