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思考 【摘要】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老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能力目标以及当前幼儿园对老师声乐能力的具体要求出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应确定“专业教学而非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实行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创新思考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育目标是培育一线的的专业幼儿园老师,因此在培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声乐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技能课程,是训练和提高学生音乐演唱水平的重要课程,是培育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主要课程。[1]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老师应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能力目标以及当前幼儿园对老师声乐能力的具体要求出发,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创新诉求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将阐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来表现其创新诉求。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就目前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问题。教学目标指导着教学思路,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两个方面出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就要根据声乐教学内容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但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专业的声乐技能、能够运用声乐技能完整并富有表现力的演唱声乐作品。众所周知,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没有学习过声乐课程,没有声乐基础,从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很难达到老师的专业标准,导致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培育不是一线的声乐老师,而是一线的幼儿园老师,因此用声乐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来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不合理的,这是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 (二)授课形式乏味单一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 40—50 人,每周 2节声乐课,通常由 1 个专业声乐老师负责教学,主要实行集体课的授课形式。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也无法给学生足够多的教学指导。集体课上,老师要照顾到所有学生是很难的,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也是少之又少,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学到技能要点,不能掌握正确的声乐技能,从而影响学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