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 【摘要】高校的学生工作的成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高校要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为主线,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关爱学生中确保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地位。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创新路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背景下,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在“糖衣炮弹”的包裹下,正在一步步地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在西方的强权意识形态下发生着猛烈地碰撞、摩擦和交融。这些给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难点和要求。把握时代脉搏,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大学生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1 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 学生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1)抓住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民族兴。2024年 12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展新局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必须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培育什么样的人、如何培育人以及为谁培育人”这一根本问题的科学解答。二级学院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要坚持这个根本,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活动内容。坚持开展学生工作的政治性和敏感性,抓住学生勤学好问、增长知识的心理,循序善诱、积极引导,把“立德树人”这个根本潜移默化地贯穿到所有学生工作中。2)把握理想想念教育这个核心。2024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个人的理想信念。目前,在一些高校的学生中存在着理想信念不明朗,理想信念摇摆不定,理想信念缺失等问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