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进展趋势 大学本科工商管理学科由于扩张快,存在着严重的教育质量下滑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学家马丁•特罗认为,大众化教育阶段的精英教育依旧会以各种方式存在。但不无忧虑地指出,“在平等主义的风气超出对机构和部门高质量的承诺的地方”,高等教育的进展趋势是伴随扩张出现整体水平下降,而不是本能地对扩张加以限制使整体水平上升。[1]在我国一些高校中,这种情况在不同程度地发生。高校精英教育的衰落,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 一、精英群体与精英教育 在不同的语境中,“精英”一词有着不同的含义。美国时代周刊编辑威廉•亨利在《为精英主义者变化》一书中认为,即使在美国许多人也厌恶精英这个字眼,“在当今玩弄辞藻的人看来,只要给对手扣上精英分子这顶帽子,就足以置对方于死地。”该书的译者也介绍,当《洛杉矶时报》影评家杜伦对《泰坦尼克号》有所批判时,导演卡梅隆就怒称杜伦为“最恶劣的狂妄自大型精英分子”。精英主义者们所标榜的精英,往往是那些拥有高阶社会地位和权力的人群。正如威廉•亨利引证的:《兰登书屋大词典》把平等主义描述为“主张、源于或其特点是人人平等”,给精英主义下的定义是“笃信或实行精英统治”,或次义项:“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他认为,提倡精英主义是为了充分奖励成功的人,大力提倡曾经导致社会进步并可能有助于今后进步的种种思想,从而使整个社会获得成功。[2]精英主义兴起于 19 世纪末,主要是宣扬精英统治的合法性,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学者帕累托、莫斯卡等。精英主义早期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精英的界定方式:既可以根据社会阶层划分,也可以根据能力划分。假如按社会阶层划分,精英阶层就是指那些握有权利、享有财宝的社会阶层。假如按能力划分,精英则是指那些知识、智慧、个人魅力卓尔不群的人。例如,帕累托认为,精英应兼具“高度”和“素养”两方面的要义。“高度”是某种可以客观推断的成功的标准,如职位、财宝、得分、声誉等;“素养”是指人的才智、才能、内涵等。[3]迄今这些“精英”群体的界定方式依旧为许多学者所遵循。虽然精英主义作为一种反民主的思想潮流已经消沉,但是社会精英在经济与社会进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些学者对现代中国的精英群体进行了划分,他们认为我国现在至少有三类重要的精英群体:一是经济精英群体,是指中大型民营企业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中大型国有企业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