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人员的师德建设刍议论文 【摘要】高校管理人员是专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老师学生服务的一支队伍,在当今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下,不仅需要他们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更需要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为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要求,保证人才培育的质量,高校管理人员应该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继续教育这三个方面全面提高自身的师德建设。 【关键词】高校管理人员师德建设 师德,即老师的职业道德,是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法律规范和品质的总和。学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体,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提高全民族素养的使命,因此加强老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老师队伍整体道德水平,是全面推动素养教育和加速进展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而长期的任务。在进入 21 世纪的今日,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在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成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高校中,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基层管理人员直接服务于老师和学生,加强管理、服务岗位人员的师德教育,有利于与老师形成育人的合力。众所周知,管理工作、教学工作、服务工作是学校培育大学生的三个方面,三位一体,只是岗位、分工不同,所担负的使命是一样的。高校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效率,管理人员的态度和行为例如言谈举止、自身素养、工作表现等都体现着师德的要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高校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素养 高校管理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和政治素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把握高校管理的政策、方向。加强对基本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全心全意为高校的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服务。高校管理人员是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要确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以理论指导实际工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管理人员应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必须提高执法守法的自觉性,带头学法、知法、用法,特别要仔细学习《教育法》、《老师法》、《学位条例》等有关高等教育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