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报账流程讨论 摘要:高校除了要开展一系列的教学工作外,还要进行科研活动或发挥服务社会的其他功能,以上这些工作的开展都非常需要高校财务部门的支持和辅助。假如高校财务部门工作效率低下,将会很大程度影响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建设校园信息化、提高高校账务报账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校报账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基于信息化的财务报账流程,为提升高校的财务报账工作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报账;问题;措施 1 高校财务报账的内容及现状 高校财务报账是指经办人通过自制及外来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需加盖单位公章),按学校管理要求填写报销单,将相应的原始凭证附在后面,由证明人或验收人签名,经相关领导签字后到财务部门进行审核报销的过程。而高校财务部门内部的报账流程是:审核经办人提交的资料,审核无误后填写报账支出凭证或财政授权支付申请书,交由会计主管审验,最后交由出纳开具支票或支付令加盖印鉴,完成支付的过程。高校属于行政事业性单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进展,高校的教育经费也随之大幅增加,呈现收入来源多样化的特点,高校的财务报账工作也变得日益艰巨。不少教职工反映,在进行高校的财务报账时,往往存在报账审批时间长、一次性通过报账难、报账需常常往返等问题,因而大大降低了教职工对财务部门的满意度。而高校报账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与原则性,加上各种业务繁杂、手续繁琐,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因此,实现高校报账的信息化,实现高校的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相互交融,提高报账效率显得非常迫切。 2 高校财务报账流程存在的问题 2.1 报账签字审批困难,报账时间长。高校为了提升管理效率,会将部分财务管理权下放至各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作为报销的第一个控制环节。例如实习经费,在报账时需要先经过各学科专业主任及院级相关领导的审批,完成第一个审批环节之后再到校级相关领导部门进行审批。而校级相关领导往往公务繁忙,报账人员要完成所有的签字或盖完章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实际上,由于相关领导并不太了解相关的财务信息,最后的审核工作最后还是要由财务部门来完成,大大增加了财务部门的工作量。2.2 财务信息不对称。目前高校各级部门,如资产后勤处、人事处、学工处、采购办、招生办及各二级学院等部门都拥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及相关数据库。加上随着网络化及信息化进程的快速进展,数字化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