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外汇检查与法规适用外汇检查是我国外汇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依法行政的重要表现。本章介绍了外汇检查的目的和意义、历史沿革、外汇处罚的依据、处罚种类及检查处理违反外汇管理行为程序。第一节 概要 外汇检查是国家外汇管理局及其分支局依据国家外汇管理法规、政策,依法对境内机构、个人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以及境外机构、境外个人在境内的外汇收支或者外汇经营活动进行检查,并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需依法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当事人进行调查、处理的具体行政行为。一、外汇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经常项目可兑换,资本项目部分可兑换的外汇管理政策,在这种较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的环境下,高效的外汇检查工作对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十分必要。一是对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予以惩处,维护外汇市场秩序。二是通过检查促进外汇管理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提高管理水平。三是了解外汇资金流动趋势及特点,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四是通过检查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内控机制,规避风险。二、我国外汇检查的历史沿革199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并于 1997 年进行了修订。其中,法律责任一章规定了 13 种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措施,成为外汇检查的直接法律依据。2008 年 8 月 5 日,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对《条例》进行了修订。新《条例》明确了外汇管理机关多项监督检查职权,同时针对新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了处罚条款,基本解决了检查手段和处罚依据不足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了外汇监管手段和措施。随着国际收支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外汇检查工作由注重对资金流出的监管和检查转向对资金流入流出的均衡监管和检查。同时,不断完善检查方式,加强现场检查、非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结合力度,推进外汇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做到查处和宣传相结合。三、外汇检查的依据和处罚种类(一)外汇检查的法律依据对违反外汇管理行为的定性和处罚,应当依据外汇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处罚条款,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等。(二)外汇处罚的种类外汇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