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管理体系讨论 随着新型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在高职院校的有效实施,创新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成为深化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领域的关注热点和改革重点。2024 年 7 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改革传统的学徒培育方式,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育”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通过企校合作等方式,探究企业职工培训新模式。因此,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转变思想、拓宽思路、深化改革,建立“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合作育人新机制,构建新型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高职院校应重点讨论的课题。 一、新型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新型学徒制,是相对于过去的学徒制而言的。新型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是在企业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以企校协同为平台,以企业师傅和院校老师的言传身教为支撑,以培育和提高学徒的能力素养为核心的人才培育模式。这一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学徒制和单纯的学校教育,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教学方式带来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割裂的问题,是对传统企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模式的重大创新。新型学徒制具有鲜亮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组织和政策支持 2024 年 9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育模式。2024 年 7月,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主体地位,根据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加的原则,实行“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育模式,即由企业与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实行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育、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育新型学徒。 2.企业和学校合作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人才培育措施,实行半工半读、工读交替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人才培育。充分发挥企业和学校各自的优势,使学徒进企业工作的同时,还可以进学校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从而使学徒得到全面、系统的培育和锻炼。这期间,学徒有着“学徒”与“学生”的双重身份,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则主导着双导师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这一模式既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为学校制造了经济效益,还为学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