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感悟 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于辅导员的关系最为密切,要做好学生的引路者,也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总结,下面是我带来的 20XX 大学生辅导员工作感悟,要真正的做到学生的知心朋友。 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已工作了四年。从办公室里整天跟在前辈们身后见习的“菜鸟”,已然变成了能够指导和帮助新人们的“大姐”;从仅仅凭着自身的经历,感性地扮演学生的“知心姐姐”,到现在可以凭借实践经验的积累,游刃有余地做好学生的“摆渡人”;从潇洒的单身贵族,到培育儿女的新手妈妈,四年的时间,陪伴了一届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记录着点点滴滴自我的蜕变。 第一年,感受最深的就是“慌”。虽然在辅导员考试中,通过教育部的 24 号令和中央的 16 号文中大致了解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与范畴,虽然在本科和讨论生就读期间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辅导员,但事实上对辅导员工作还是有很大的误解,总觉得辅导员的工作很轻松,无非就是开个班会,评奖评优的时候发发证书,检查卫生的时候突击宿舍……而当我真正进入辅导员这个角色后才发现,辅导员肩上的担子如此光荣而艰巨,工作范围涉及了大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可谓 360°无死角,全覆盖。怎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础的设计、策划、组织和实施,对于我这个初入工作岗位的菜鸟来说真是巨大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第二年,感受最深的就是“忙”。经过一年的学习与摸索,凭着对辅导员工作的一腔热血,每天 24 小时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天最大的欢乐就是感觉被学生需要,能够帮助到他们。但是渐渐地发现,这样的工作方法不仅失去了自我,也养成了部分学生懒惰、过度依赖他人,事不关己的不良思想与行为习惯,造成了部分学生认为辅导员更像“保姆”而非“老师”的误区。对于学生“有呼必应、有困必帮、有疑必释”的要求也应当在合理情况下,在工作范围内。高校辅导员不应当将自己陷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态,更应当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层面的引导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第三年,感受最深的就是要“勤”。想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深化学生中,多听、多看、多思考,这就要求我们辅导员腿勤、耳勤、眼勤、脑勤。做辅导员工作,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等学生来找,而要多主动接触、融入到学生中间,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得到最真实的反馈,工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