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 老师顶岗实习心得精选 4 篇 重点是如何在实践中去改进。所以我不仅把这些建议认真总结了下来,并且在最近的教学中付诸了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改正,只有实践才能提高。针对建议和教学中的实践.下面是我带来的 20XX 老师顶岗实习心得精选 4 篇,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1. 老师顶岗实习心得:在实践中改正进步 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由此可见,将知识和想法付诸实践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最近几次的听课,各位指导老师都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但光知道是不行的,重点是如何在实践中去改进。所以我不仅把这些建议认真总结了下来,并且在最近的教学中付诸了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改正,只有实践才能提高。针对建议和教学中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点,指导老师曾说我的教学设计是完整的,但是写作背景和课文内容的结合不是很紧密。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只是简单的介绍每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的在下面的教学中会提到,而有的在下面教学中则不会再提到。在老师提到这个问题之后我认真去思考了介绍写作背景这个步骤的讲法和作用。并在《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讲解中进行了改进的实践。 首先,我先介绍了一下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这篇抒情散文写于 1941 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而且国民党表面抗日,实际却在积极反共并制造了震惊全国的皖南事变。而和国民党形成鲜亮对比的是北方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抗战。茅盾先生当时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所以只得用象征的手法借白杨来赞美北方军民。其次,在课文中出现和写作背景有关的内容时,我可以借写作背景来引导学生。例如,在第二段写白杨的生长环境黄土高原时,我就引导学生:想想刚刚我们所说写作背景,写白杨是为了赞美谁,黄土高原除了是白杨的生长环境,还是什么地方?学生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想起它还是为了赞美北方军民,这里还是抗日根据地。这样一来,原来不是很容易联想到一起的一个内容,却因为写作背景而简简单单的解决了。这也使我认识到写作背景它不仅仅是对当时文章创作环境的一个介绍,它和作品是紧密相连的。 第二点,是教学教态方面。在教态上,老师给我指出了一个我自己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在教学时,我和右手边学生的眼神沟通很少。我在下课后调取了自己讲课时的监控来观看,发现自己对右手边学生的关注果然很少。在接下来的几节课实践中我尽量使自己环顾整个教室,和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