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讨论 【摘要】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是以中学老师为主体,以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科研任务为使命,沟通共享,互相促进,最终促进学生进步、老师成长、学校进展的群体。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分为基本教学共同体和衍生教学共同体两大类。教学共同体的活动情况彼此差异大,参加程度主要靠外在的激励维持。教学共同体运行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功能重复、行政命令、情感沟通功能未有效开发、运行和管理的专业化程度需要提升。 【关键词】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基本教学共同体;衍生教学 共同体在我国中学,普遍存在着老师的教学共同体。然而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的类型和运行状况,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目前关于老师教学共同体的讨论基本上停留在理论探讨和思辨层面,有的探讨了具体学科背景下教学共同体的建立,有的介绍了国外教学共同体的经验和启示,有的分析了教学共同体的作用和意义。现实教育情境中的教学共同体有哪些其类型和运行状况如何,在文献中找不到清楚的答案。 一、老师教学共同体的概念 界定教育学文献中,“共同体”是个高频词,例如教育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老师共同体、师生共同体等。这些概念之间彼此相关,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本 讨 论 关 注 的 是 教 学 共 同 体(professionallearningcommunity)。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是指以中学老师为主体,以达成教学目标和教学科研任务为使命,沟通共享,互相促进,最终促进学生进步、老师成长、学校进展的群体。文献中对于教学共同体的定义大同小异。学者们基本认同的概念是:教学共同体是在共同的教学情境中设立的,共同体内部存在沟通和共享,共同体可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老师的进展。不同学者给出定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共同体的成员范围上。王彦明认为教学共同体应该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构成,强调老师之间协作和师生协作;韦芳和罗之勇把教学共同体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他们主张教学共同体应该包括高等学校教育学专业老师、教学法老师和中小学老师,强调高等学校和中小学的专业跨边界合作。本课题所关注的“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有三个典型特征。第一,成员的单一性。中学老师教学共同体以中学老师为主体构成。区别于师生共同体和高等学校老师和中学老师跨边界组成的共同体第二,任务的清楚性,以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科研任务为使命。区别于任务模糊的学习共同体。第三,目标的具体性以促进学生进步、老师成长和学校进展为目标。区别于目标宏大多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