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近日,笔者所在的宿迁市接连发生两起学生宿舍火灾事故。5 月28 日,市区某重点中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致使一名女生被烧伤。6月 1 日,市区另一所中学学生宿舍发生火灾,致使三间宿舍过火,所幸火灾发生在白天,未造成人员伤亡。学生宿舍作为学生日常休息的场所,人员密度大,管理漏洞多,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各类火灾隐患较多,稍有不慎,很容易酿成火灾事故。中小学生相对于大学生来说,都是未成年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发生火灾时,自救逃生能力更差。鉴于这两起宿舍火灾事故,笔者想谈一谈目前中小学生宿舍存在的消防安全现状及应对措施。 中小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现状分析 一、宿舍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建设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一)消防安全管理处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次要位置,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差。在日常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学校的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虽然都制订了防火安全管理制度,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明显被边缘化,突出表现在消防安全工作中硬件不“硬”,软件太“软”。学生宿舍的管理人员上岗之前绝大多数未接受过消防技能培训,学校分管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员对消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忽视消防安全管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对于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不能及时察觉。发生火灾时有的连自身如何逃生都不知道,更谈不上指挥、引导学生疏散和救火。 (二)安全疏散通道不足与人员密度大之间的矛盾突出。据笔者调查,学生宿舍大部分是多层建筑,居住学生从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虽然很多中小学校在建设宿舍楼时能根据消防技术法律规范的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疏散通道,但在实际使用中,学校往往考虑到中小学生自身的特点,从治安和防盗的角度封堵了部分疏散通道,有的还在疏散楼梯处加设防盗门,在学生宿舍阳台加设铁栅栏,基本上只留有一两个出口用于日常进出,其它的安全出口等于未设,名存实亡。甚至一些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在晚上将所有安全通道上锁,如此大密度的人员聚集场所,面对仅有的少数疏散通道,一旦发生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可想而知。 (三)电气线路老化与用电量急剧上升之间的矛盾。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中小学校的学生宿舍都已使用多年,其中电气线路是按当时的用电情况来设计和配备的。然而近几年来学生宿舍中的家用电器数量明显增多,收录机、电热毯、电热水器、电脑等使用率急剧上升,造成用电量猛增,而电力扩容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