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教学困境与出路 古人云,士有百行,以德为先。意思是人能做任何事情,但是德行礼仪排在最前。从我国传统教学育人目标来讲,目的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人才,“德”也是排在第一位的。作为最根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品德是人所有能力的导向与根基。当今社会,品德职业素养拥有着重要的集体与个人价值。对于集体而言,品德拙劣的人就像一个潜在的隐患,用人单位时刻都要为此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越有才能,其将来可能导致的危害就会越大。由此可见,无论是远古还是当今,德在教学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基础性作用。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堂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学生大部分处在青春期,正在人生任性叛逆的阶段,稍有不注意,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最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另一方面,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抗压能力弱,心理敏感,德语课堂的教学难度远远要高于知识教学的难度;最后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学的效果,与其他知识教学考核方法不大相同,可能老师花费了很多的时间精力,仍旧看不到显著的效果。这些都是中职德育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立足于中职德育课堂的困境,如何才能找到教学的出路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注重”,即注重示范引领注重榜样带动、注重嘉奖鼓舞。 一、注重示范引领 中职德育老师一般都会由班主任或者是德行更优秀的老师来担任,这些老师对自身的要求要更加严格。无论是课堂内外,都要时刻不忘自己的老师身份,有些场合对自己的要求要比一般的老师严格得多。比如,为保证教学效果,不少的德育老师都要求学生不带手机到课堂,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举止,有的老师不仅带手机进课堂教学,还没有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课堂上随意打接电话,如此这般是无法开展好德育教学的。要求学生做到的第一个先做到,不准学生做的,自己第一个不去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德育老师自己做到了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教育学生上底气十足、理直气壮,学生才会服从老师的管教。有的中职德育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不好管,顽劣不堪,应该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为学生做好榜样。 二、注重榜样带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职学生大部分都在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树立自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时期,此时没有正确的引导,将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开展中职德育教学,需要注意榜样的带动作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喜爱交朋友,他们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