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步维艰的乡村义务教育 今日假如我们到农村走一走,恐怕见得最多、最令人感到振奋和激动的口号当属“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了。应当承认,近些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为全面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展,落实《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实现“双基”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的“普九”成绩还是低标准的,特别是在农村,巩固“普九”成果的任务仍相当艰巨,维系“普九”稳固的基石并不牢。在民进进行的基础教育研讨会上,与会者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慷慨陈词,情真意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涉及农村经济社会进展全局的一项战略任务。但目前农村义务教育普通投入不足,生计困难,举步维艰。 在研讨会上,包括山东、湖北、辽宁、河北这样经济情况较好的省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投入不足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一是没有严格根据《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规定拨付经费,教育投入严重滞后。在一些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初中和小学几乎没有财政拨款,学校仅靠收取一点学杂费维持运转。即使条件比较好的地区,财政经费也只能是“人头费”。如重庆市荣昌县,到今年 3 月底就拖欠教育经费近 5 千万元。二是教育经费挤占严重。许多省市都反映,他们是穷省办大教育,有限的教育经费常常被诸如“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挪用和挤占。这些挪用挤占有的是公开的,有的是隐形的,有的是政府公开行文的,有的是不讲道理的。三是“普九”欠债严重。由于近几年搞“普九”,许多省市都是“寅吃卯粮”,把后几年的“教育附加”都提前支取了,使一些县乡政府和学校债台高筑,债主堵门讨债事件时有发生。如陕西省“普九”达标的 75 个县,欠债共达 15 亿元;重庆市已“普九”的县区欠债总额高达亿元;四川省广元市为了“普九”,欠债达亿元。这些债自然会压到县乡政府和学校头上,其拮据的财政就可想而知了。 教育投入不足,首当其冲受其害的当然是老师工资拖欠,影响波及又首先是农村中小学老师。据说,目前能做到老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仅有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其他省市均有拖欠。据费改税试点省安徽的同志反映,过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靠“三提五统”的教育附加和集资提供,不够就负债运作,截止 2000 年底,全省农村教育负债累计达到 17 亿元。费税改革后,这两项收费取消,仅在乡镇财政预算内拨款,再加上原来的工资缺口、危房改造年需资金,年缺口达 15 亿元之多。据阜阳市教委统计,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