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斜井井筒上行施工 3#避车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设计要求,我单位施工的副斜井井筒上行段现已施工至 3#避车硐室位置,为了进一步保证该避车硐室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特编制本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本措施应传达至每名施工作业人员,对涉及施工质量、技术要求及安全方面的细节问题应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签字。本措施仅涉及 3#避车硐室施工参数、施工方法及安全问题,施工中严格根据本措施施工。 一、施工之前准备工作:1、由施工技术人员标定出避车硐室中、腰线,并进行现场施工指导工作。2、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绘制出切合实际的爆破参数图表,经过上级主管负责人审批后,传达至施工人员,并严格根据本图表执行爆破。 二、断面设计: 避车硐室长 15m,荒高 3.45m,净高 3m,净深 2.5m,喷浆厚度150mm,混凝土抹底厚度 300mm,墙基深 100mm。(附避车硐室平、剖面图、断面图) 三、支护参数: 该硐室支护形式为锚、网、喷,锚杆选用 ф20×2100mm 螺纹树脂锚杆,三块 MSZ28/35 型树脂锚固剂锚固,锚杆间排距 800×800mm;钢筋网采纳¢6.5mm 圆钢,网格 150×150mm,网规格 2000×1000mm;喷射混凝土 C20(水泥、石子、砂子、速凝剂、BR-2 型防水剂,加入量为水泥用量的 8~10%,抗渗标号 S6),喷射厚度 150mm;铺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另该硐室每隔 3.0m 打一根锚索加强支护,共计 5根;锚索规格 ф15.24×6000mm,3 块 MSZ28/35 型树脂锚固剂锚固,托盘规格 200×200×10mm。迎脸支护同锚、网、喷支护。 四、施工方法: 考虑到该避车硐室外广口跨度较大(15m),施工时将实行分次爆破、分次支护的施工方法施工。根据避车硐室中心线左右各 2.15m,即先标定出宽度约 4.3m 宽硐室边界线,根据测量放腰线勾画出该 4.3m段硐室轮廓线(即挑顶段),并用黄泥炮泥定出炮眼位置,采纳全断面一次爆破的方式破岩,根据岩石硬度系数,周边眼距严格控制在300mm 以内。周边眼执行空气柱式装药,黄泥炮泥封实眼口。掏槽方式采纳斜眼掏槽。 爆破之后及时找顶、支护,该段拱部全部支护完毕后再向两侧施工,根据现场实际揭露岩性,可实行爆破之后刷扩的施工方式至设计要求,前提是必须随掘进(刷扩)随支护顶板,以维护顶板安全。 五、安全注意事项:1、加强顶板管理力度,开门口后及时找掉顶、帮部活矸、危岩,必要时可实行初喷的方式封闭围岩后再进行锚杆、金属网支护。严禁空顶、帮作业。2、严格爆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