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1877—1878年客邮在广州的发展

1877—1878年客邮在广州的发展_第1页
1/6
1877—1878年客邮在广州的发展_第2页
2/6
1877—1878年客邮在广州的发展_第3页
3/6
1877—1878 年客邮在广州的进展摘要:“客邮”是指 19 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侵犯中国主权,在中国传递信息及物资的早期西方邮政系统。《在广州的十四个月》一书,是鸦片战争之后,1877—1878 年“客邮”在广州开展的具体记录,也是“客邮”运作从秘密到公开、业务从局部到完整、影响由局部到全局的变化再现。可以从中认识书信在当时客居中国的外国人生活中的作用,理解“客邮”对推动中西文化沟通及社会开展做出的奉献。关键词:客邮;书信;邮局;广州英国是 18 世纪以后与中国进行贸易的主要西方国家,随着来广州英国各界人员的日益增多,书信主要依靠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传递[1],正如马士所说:“早年是没有邮政便利的,每个发信人或收信人都须依靠其本公司的船只或其他公司的便船。”外国来华人员书信在中国境内的传递受到严格限制,外商在华贸易期间的相关需求需请求清朝地方政府解决。但地方官府不同外商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由行商作为中介,代清政府向外商传达命令规定,代外商向清政府转递他们的书信、请求,“凡夷人具禀事件,应一概由洋商代为据情转禀,不必自具禀词”[2]。《粤海关志》详细记载了具禀程序:“必须赴总督衙门禀控,应将禀词交总商或保商代递,不准夷人擅至城门口自投”,“假设事属寻常,行商并未拦阻不为代投,及不应具禀之事,该夷人辄行逞刁违抗,带着多人至城门递禀者,即将该夷商贸易暂停一月,不准买卖货物,以示惩警”[3]。因一般贸易事务引起的纠纷,外商应到粤海关衙门投诉;一般交涉事务,应到澳门同知、香山县丞等衙门投诉,根据一般程序审理。例如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四名意大利传教士由澳门进入广州前往内地秘密传教,携带书信被清廷缴获,乾隆朝教案因此爆发,传教士、涉案官员和十三行商皆受到严厉处分[4]。19 世纪中期,为满足英国与中国之间信息传递及在中国境内中转的需要,英国商人在往返中国的英国商船上设置了信箱,负责邮件的运输,驻广州英国商馆负责信函的收集、中转和分发。1834 年,英国商务监督Napier〔一般翻译为律劳卑,下同〕在广州英国商馆开办了一间最早的英国邮局[5]。这间邮局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邮权,是非法的,因此只能在英国商馆中秘密存在。也因为律劳卑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两广总督卢坤“传谕天朝定例,除在粤贸易大班等夷商之外,非奏奉谕旨,不准进省。该夷目查理贸易事务,应即在澳门居住。如欲进省,应告知该商等,先行具察,本部堂驰驿入奏,恭候奉到大皇帝谕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1877—1878年客邮在广州的发展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