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全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指根据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4)其他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2、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 议”价 ,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3、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常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4、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