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老师资格证《综合素养》中学知识点整理2024 老师资格证《综合素养》中学知识点整理 一、 素养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养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 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养” ——人的全面素养的教育观。 素养教育观认为, 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 全面的素养进展, 使人的整体品质、 全面素养得到提升。 即先天的生理素养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进展起来的心理素养和社会文化素养的全面进展。 (1) 素养教育以提高国民素养为根本宗旨 (2) 素养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教育 (3) 素养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进展的教育 (4) 素养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进展的教育 (5) 素养教育是以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 国家实施素养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对全体 2、 促进学生全面进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4、 促进学生生动、 活泼、 主动地进展 5、 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进展 三、 学校教育中开展素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 深化教育改革, 为实施素养教育制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进展的需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 机械训练的现状, 提倡学生主动参加、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猎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展、 老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 优化结构, 建设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高质量的老师队伍 1、 更新老师的教育观念 2、 提高老师的师德素养 3、 强化老师在职进修制度, 进一步提高老师的待遇。 优化学校管理 (三) 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 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