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三鹿 奶粉事件引爆的奶品行业 三聚氰胺 问题定时炸弹,事态进展到今日,我发现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从奶源到生产企业、行政领导到监管部门,所能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皆成为社会舆论问责的对象,唯独镶嵌在这条链上并在各个环节为企业和质量监管部“门出具权威报告的检测机构,却很少有人关注。除了事发一开始,检测机构抛出一句 没”有有效的检测手段 为自己卸责的话外,就不再有人接这个话题了。要知道在商品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测机构手里可掌握着 生死簿 ,检测机构出具的每一纸检测报告,都是对商品生或死的宣判。可就是这样一个重要角色,在奶粉事件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它却逍遥于人们的视线之外,怎不让人费解?我能想象得到检测机构说话时无辜的样子,好象检测不到属于正常现象。那么真得无辜、“”真得正常吗?我们知道 三聚氰胺 并不是什么新奇玩意,早在几年前,美国就已在从中国“”进口的饲料里检出了 三聚氰胺 从而引发了中国饲料行业的一场危机。当时就有人说“”出 食品领域恐怕迟早要出问题 的耽忧,可惜没人理会。现在果然言中。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既然美国早几年前对动物吃的饲料中的 三聚氰胺 都检测出来了,我们现在对“”人吃的食品中的 三聚氰胺 却检不出来,这是负责任的话吗?也许检测机构还会有辞:国“”家强制标准没有规定 三聚氰胺 这项检测指标。那么,事件之前检测机构对所有问题奶粉“”的检测都存在 蛋白质虚高 是事实吧?国家法律对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不实是有责任“追究规定的,《产品质量法》就有: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造成重大损失的,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第五十七条第二款)。我们可以算一笔帐,从奶源到生产环节,从出厂到质量认证、从流通环节到消费纠纷处理,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可以想象全国检测机构每年要出具多少份奶品检测报告?这么多的检测若以不实论处的话,这是怎样的失职?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所以我说:出了这样大的事情,全国的检测机构都该下岗了,这是有法律依据的。检测机构出这样大的荒唐偶然吗?不偶然。假如你了解检测机构与质检部门的关系,假如你了解了检测机构人员构成和实际运作中的一些内幕,你就找到问题的答案了。很多的问题这里我不想一一点明,恐怕要费很大的篇幅也说不完的。我只说一个与流通领域抽检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