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为导向的校园文化建设探析摘要:近年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走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及其校长的青睐。本文以“五山小学”为例,具体分析传统文化如何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德育建设相融合。关键词: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课程;德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上升到“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已经成为国内教育界的共识。在 2024 年 3 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在 2024 年 1 月,国家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进展的意见》并高度明确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担当。校园文化存在的终极目标就在于“促进‘校园人’的进展”。在当今的教育背景之下,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校园文化是社会进展的需要。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进展,影响整个学校组织中所有人的进展。所以校园文化如何和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问题。五山小学在 2001 年率先引进国学教育,在当时国学教育因被认为是“复古教育”“封建文化”而引起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争议。但当时的徐凤英校长顶住压力率先开展国学教育,如今五山小学的国学教育已经进行了十几年,国学教育成为其办学特色,并取得了很多突出的成果,成为省级特色文化示范学校。下面笔者将一一探析,五山小学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以及五山小学是如何进行传统文化与课程建设、德育建设相融合的?一、“海乃百川,仁智兼修”的办学理念二、立足学生素养,构建课程体系(一)开发“浸习式”国学课程(二)开发武术课程武术也被称作“国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又一个缩影。为了传承好国术,学校特意从武当山上请来两名从小就上山学艺的年轻武术教练,教授武术基本功、套路技巧、学生武术操。积极开发武术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此外,还对学生进行武术基本礼仪教育,让学生树立“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理念。开展武德教育,主要通过讲述武术名人故事,学习我们先辈刻苦训练、精忠报国的精神,并在日常的武术训练中培育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坚韧拼搏的优良品质。(三)开发社团课程五山小學把国学教育融入各个学科,各个社团。例如,在美术社团课程中开展十字绣、书法、轻粘土手工,学习国画并把国学中的故事融入各类作品中。在音乐课程中,通过合唱、舞蹈来融合传统文化。还相继开发了围棋、象棋、剪纸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