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与“纲要课程关系探析【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论》;《纲要》;关系;认识二、“概论”与“纲要”之区别相同的课程性质、直接关联的教材和教学体系并非是“概论”与“纲要”无差异的,两门课程仍存在诸多区别。之所以如此,在于两门课程所要解决的问题意识有别。“概论”主要解决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党为何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领导人民群众为何革命及如何革命、为何建设及如何建设、为何开展及如何开展等理论问题,“纲要”主要解决的是在特别的社会状态下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何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为何选择了改革开放?等历史问题。两者差异性的问题意识衍生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是课程设置的衡量指标之一,亦是课程教材体系编撰的参照系。在前言中,“概論”明确指出其教学目标是“为了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开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导言中,“纲要”亦指出其教学目标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开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悟历史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显然,两者的参照系并不相同,自然教材内容有所差异。比方,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上,“概论”主要阐述的是为何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理论依据,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对待资产阶级政策问题上的理论突破,而“纲要”主要阐述的是实行和平赎买政策的历史因素,及其选择该政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定性。两门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各自有所侧重。“概论”的问题意识在于阐述党在不同时期解决困境的理论思考,重在讲解理论的内涵与意义、具体与抽象、经验与教训。因而,其教学重难点集中在三个理论问题:其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定性;其二是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次革命理论:其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纲要”的问题意识在于阐释不同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必定性,重在描述历史发生的场景、历史事件的功绩、党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而,其教学重难点集中在三个历史时段:其一是 1840 至 1919 年中国民众对抗外国殖民者,探究国家出路的早期实践;其二是 1919 至 1949 年党成立后组织和带着人民群众进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