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_第1页
1/4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_第2页
2/4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_第3页
3/4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提要:“清浊”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命题。这一命题萌芽于气论,在两汉以“轻清重浊”构成审视天人关系的根本视角,又在汉晋人物品鉴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定性为“清贵浊贱”的依据,被确立为分辨优劣的重要标准。之后,受到“文如其人”观念的影响,“清浊”成为文学品评的理论命题。关键词:清浊;轻清重浊;清贵浊贱;人物品鉴汉晋人物品鉴论中,“清浊”是推断一个人上下贵贱的重要依据。郦炎有诗言:“贤愚岂常类,禀性在清浊。”1 王充《论衡·非韩篇》亦论之:“凡人禀性也,清浊贪廉,各有操行,犹草木异质,不可复变易也。”2 皆认为人性有清浊之分。这一依据最初源于何处?“清浊”如何成为人物品鉴的标准?并成为推断社会人才优劣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根源上对“清浊”概念加以辨析,细致审视其如何从哲学思考,转向对人的气质审视,并且由人及文,成为中古社会的根底命题。一、“清浊”的理论渊源及走向先秦时,“清浊”已经成为人类观察宇宙形态、思考物质运动的根本概念。其两两对举,代表物质具有的对偶质性,最初是先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与。《国语·郑语》载史伯言“和实生物,同那么不继”,3 谓天地物质由他物和合演化而来,是多样性的统一;《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又载史墨言“物生有两”,4 说明万事万物皆是由相反相成的两方面构成的。这是哲学中物论的一种思维模式,诸如大小、上下、阴阳、刚柔、动静等,概莫能外,“清浊”也是内在理据之一。晏婴曾论事物间的关系:“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上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5 以食品“和羹”、音乐“和声”为例,阐释事物中两元因素相反相成、相辅相助的道理,“清浊”被置于众多要素之首。再有《邓析子·无厚》:“异同之不可别,是非之不可定,白黑之不可分,清浊之不可理久矣。”6 假如说异同是对性状的区分,是非是对价值的界定,白黑是对形象的描述,那么“清浊”那么是对事物品类的推断。从先秦文献来看,在以“清浊”对具体物质进行状态性描述时,绝大局部集中于水、气这两类物质,而水与气,又恰是宇宙论中讲万物大化演变时,即在宇宙从混沌的初始状态如何一步步变易出天地万物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种介质。前者的理论以《太一生水》为代表,后者的理论以《淮南子》为代表。其中,“清浊”是宇宙生成论中至关重要的链接性命题,在以“道”为宇宙本原,以“太一”或“太易”为宇宙初始的基点上,“清浊”贯穿着宇宙如何生成、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清浊观与汉晋人物品鉴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