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说知道三种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3、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4、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育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育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血液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 知道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教学方法:讲述与演示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 说起血液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我们知道医生诊断某些疾病时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时会危及生命,可见血液对我们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血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输血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是不是只要给需要的人输血就一定救他的命呢?,另外有些疾病如乙肝、艾滋病,它们可通过血液传播。可见血液与人体关系非常密切。(板书:血液)二、新课讲授1、血液的组成(1)提问:有关血液的知识,你们知道有哪些?血液有什么用的?(学生:血液是红色的粘稠液体,闻起来有腥味,它含有血糖等,血液起运输作用。)(2)探究血液的组成:A 血液由液体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构成,把血液加抗凝剂会看到分层现象,在显微镜下观察会看到血细胞。(宏观观察血液的组成。)实验一:观察血液的组成步骤:1、在量筒内先加几滴 5%的柠檬酸钠溶液。2、取鸡血液 10ml 注入量筒,轻轻摇动几次。3、静置观察(为什么要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观察:1、血液是否分层?分几层?2、各层的颜色怎样?大致比例如何?记录:结合彩图四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组成比较位置颜色约占血液总量(%)反馈:学生回答实验现象:试管中原本红色的血液出现了分层现象,上部分为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 55%,下面部分呈暗红色,不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 45%,两者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物质,呈白色。实验二: 显微镜下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方法步骤:1、用低倍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找到物象2、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用细准焦螺旋调准焦距,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