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传染病的预防》教案一、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尝试撰写调查报告。3、情感目标:模拟体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确立自尊自爱的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关爱艾滋病病人。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说出血吸虫的生活史、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施教策略:使用课件展示血吸虫的生活史、危害及其预防措施,以及有关艾滋病的介绍。教学难点难点: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与行为。克服方法:学生对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落实是对知识目标的强调与升华。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主要从体验性教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关于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学生早已无形中存在于每个学生生活实际中,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沟通和学习,然后进行抽象、概括。四、教学资源:学生准备艾滋病的资料;老师制作课件,准备艾滋病的有关资料。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老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 预 防血吸虫病、 危害2 、 预 防措施播放动画血吸虫的生活史1、展示资料(有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血吸虫病如何传播、 观看思考 1)血吸虫成虫生活在人体的哪个系统内?2)血吸虫虫卵如何排出体外并进入水域? 3)血吸虫由虫卵发育至成虫主要经过哪两个阶段? 4)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什么?分析资料讨论、得出结论1)查治病人和病畜,减少病原体的发生。2)消灭钉分 析 现 象 ,提 出 问 题 ,提 高 学 生 对本 节 内 容 学习的兴趣。二 、 预 防艾滋病三 、 知 识拓展四 、 技 能训练图片展示资料分析: 1、什么是艾滋病?2、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各是什么?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4、如何预防?关爱艾滋病病人螺;管好粪便和水源。3)加强个人防护,不接触疫区水源。分析资料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练习练习学 生 联 系 生活 实 际 进 行自学。学 生 对 知 识进 行 归 纳 总结 , 培 育 分析 问 题 , 解决 问 题 的 能力。小结放录像,讲解;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说出血吸虫的生活史、危害及其预防措施;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