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很早就从网上购买了管建刚老师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迟迟没有阅读。最近的一个周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对于一个年轻的老老师而言,我读后心潮澎湃,原来真正的老师应该这样做。全书由浅入深地分别从做一名有方向感的老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老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老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老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老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老师这八个章节来论述一名年轻老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老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老师们讲述着老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老师励志的书,也是一部人人可读的活的教育学。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老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老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习、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老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老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老师这一特别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日我们的老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当读到第二章的时候,我被一个小题目学校是我的所吸引。读后我曾问过自己,也曾问过我的同事们,学校是谁的。我们都没有想过学校是我的,只是认为学校是国家的,有谁会去想学校是我的,这也许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吧!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台湾一所著名大学的校长高震东来国内做的演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当于天下兴亡,人人无责。对我们老师来讲,假如每人的年终考核都加十分,不就相当于每个人都没有加分吗?一个人的心胸有多大,就能做多大的业绩。假如你的胸中装的仅仅是个人的教学成绩,那么你也只能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假如你的胸中装的是整个学校,思考的是整个教育及教育的进展趋势,那么你就是未来的校长和教育家。这既是时代呼唤的老师工作意识,也是我们老师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一个学校如此,一个班级更应如此。当天晚上我写了一篇有感于学校是我的的博文,第二天在办公室里写下了我给孩子们的一封 7.8 班是我的。当我走进教室在讲台上把 7.8 班是我的这封信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留了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