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七情之“怒与疾病【摘要】从中七情中的怒来引述发怒的条件、产生的机理、致病的机理、引发的病症、治疗以及预防。【关键词】怒;《内经》;肝人的心理,中医学将其统称为情志,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即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1 发怒的条件《素问·疏五过论》等篇列举的“尝贵后贱者”、“尝富后贫者”、“暴乐暴苦”、“始乐后苦”、“故贵脱势”、“离绝菀结”等剧烈、持久的不良生活事件,均可成为致怒因素。另外,肝功能异常,也是促人发怒的一种因素,如《灵枢·本神》说:“肝气实那么怒”。《素问·调经论》说:“肝藏血,血有余那么怒。”《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小腹,令人善怒。”说明肝功能异常时,机体呈易怒的高敏感状态,患者稍不如意便发怒,甚至勃然大怒。2 怒产生的机理中医学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人与天地万物由气化生。气是不断运动的,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形式。因此,气也应该是生命现象的终极解释。《素问·病能论》说:“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张景岳注释说:“阳气宜于畅达,假设暴有折挫,那么志无所伸,或事有难决,那么阳气被抑,逆而上行,故为怒狂。”可见,怒的产生是由于少阳之气不能畅达被郁遏,逆而上行之故。3 怒致病的机理情志致病,从内而生,直接伤及脏腑,使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发生种种病变。《素问·举痛论》说:“怒那么气上。”《素问·本病论》说:“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怒伤肝,肝气上逆是怒致病的根本病机。4《内经》中怒引发的病症4.1 厥证《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大怒那么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调经论》说:“血之与气,并走于上,那么为大厥。”大怒那么气升太过,气血运行如影相随,肝气升太过,那么血随气涌,上并于头,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薄厥”“大厥”之病。4.2 血证和飧泄《素问·举痛论》说:“怒那么气逆,甚那么呕血飧泄。”张介宾注:“怒,肝志也。怒动于肝,那么气逆而上,其逆血升,故甚那么呕血。肝木乘脾,故为飧泄。肝为阴中之阳,气发于下,故气上矣。”诸葛亮三气周瑜便是一例。4.3 消渴《灵枢·五变》说:“怒那么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那么消肌肤,故为消瘅。”消渴以病人多饮、多食、多尿、躯体消瘦为主要病症,酷热内盛是其病机。怒那么气逆,气滞胸中久那么化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