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华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

中华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_第1页
中华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_第2页
中华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及其启示〔摘要〕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华帝国的衰落在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之时,就已经注定了衰败的结局。至于什么时候衰落以及什么历史机遇促使其衰落,这仅仅是一个历史际遇问题。从这一角度来思考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也许能够找到更加深刻的答案。〔关键词〕中华帝国衰落;文化根源;等级文化;平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书》2024 年第 3 期发表康子兴《英国文化与帝国的衰落》一文,从“好古保守的文化传统”角度解读“漫不经心地政府并殖民了半个地球”的英帝国是如何走向衰落的。读完此文,最大的收获不是其内容,也不是其结论,而是其看待问题的视角,即从文化角度审视帝国衰落,从中找出帝国衰落的文化根源。这一视角是如此具有启发性,以至于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思考:英帝国的衰落有其文化原因,那么,曾经辉煌并引领世界文明的中华帝国,她的衰落的文化根源是什么呢?答复这一问题,对于正在努力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具有十分弘大而深远的意义。一、中华帝国衰落原因的已有分析一般认为,中华帝国的衰落始自于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这种说法是明显的,因而具有近乎不言自明的说服力的。基于这种说法而进行的学术论述,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居于学术的主流。然而,从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角度看,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毕竟是“奇异的悲歌”〔马克思语〕产生的外因。单单讨论外因,即使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很明显是残缺的,既不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也不具有内生性的、令人振聋发聩的逻辑力量。其结果带来的是不注重内省图强,而偏重于造势而为。因此,如何从中华帝国内部探讨其衰落的根源,是一种更具眼光的理性思考。深化中华帝国内部,对其衰落根源进行解答的讨论,总体上不是很多。但但凡从这一角度进行讨论的成果,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共鸣与反响。这说明真正有用的讨论往往与民众的认知需求是相通的。在这类的讨论中,以我目前的学力所及,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讨论成果有两部,一部是黄良宇的《万历十五年》,一部是学习时报编辑部编写的《落日的辉煌——17、18 世纪全球变局中的“康乾盛世”》。这两部著作,一从明朝“无关紧要的一五八七年”入手,一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到达极致”的“康乾盛世”入手,通过“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比照以及由“繁华到凋敝”、由“落日的辉煌到长夜无歌”的反差,展开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Y shop+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