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可骄傲之术。中国的饮食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市井文化,其代表是家常菜和小吃;二是文人文化,其代表是《随圆食单》;三是商贾文化,其代表是旧京八大楼;四是官府和宫廷文化,其代表是谭家菜和宫廷菜。 这四个层次与地域性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种类菜系。 目前的中国饮食市场,地域性特点逐步淡化,这有利于饮食文化的沟通和创新,但影响了文化的延续。制造时尚,促进中国饮食文化深化进展的要义是形成精品文化,使生产者与消费者都感到饮食是一门文化。我们常常提起的烹调四要素,即原料、调料、刀工、火候,仅是从生产者角度提出的基本要求。饮食作为文化性消费是一个全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分解,分解后的每一个要素在质量上都应该是同等的。在文化内涵上应该是一致的,在相关关系上应该是协调的。为此,下面试提出饮食 12 字,以求教于方家。 观色、品香、尝味、赏形这四个字作为基本要求,已经是尽人皆知了。但这远远不能涵盖饮食文化的全部内容和全过程享受。前些年又有专家提出了滋和养两个字。滋,是指食物的口感,实际上,这个字的重要远远超出一般的理解。爽、滑、嫩、脆,都是口感。还有口感的复合性要求,这就要在配菜时讨论。养,是指食物的营养,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药膳和各种养生菜谱的市场化进展就是明证。第七个字是声,这一方面是指菜品的声音,菜要热,有的要发声,如铁板烧、油炸锅巴以至火锅的沸水声,同时还包括食物在嘴里咀嚼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感觉如清脆、糅糯等。另一方面是指环境的声音,该闹要闹,该静要静,背景音乐适当与否,服务小姐插话的时机和语气,等等。第八个字是名,一是连锁经营;二是名字号、名厨师、名菜品的一致性;三是要形成品牌“宴席,以文化内涵、标准操作、法律规范服务和精制包装相结合,如有的企业推出 大江”南北宴 ,形成市场形象和规模生产;四是菜单设计,讲求独特的风格。最终还是要名实结合名实相符。第九个字是器,一是器皿的文化性,二是器具的方便性,三是器械的专用性。目前,这三个方面的过度与不足同时存在,文化性不如日餐,方便性和专用性不如西餐。第十个字是境,直接是指环境,一是洁净,二是宁静,三是尊敬;进一步是指境界,洁静“”精微,小桥流水人家,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都是一种境界。灯红酒绿,金碧辉煌,也是一种境界。第十一个字是服,即服务,服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