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档案讨论的力作摘要:史料的丰富是史学讨论的根底和开展的动力,档案史料的搜集与整理越来越成为当今史学重视的领域,相关的成果正不断涌现,但对于原始史料文本自身即官方公牍的讨论却一直未能有所突破。公牍自古代以来就与国家政治、行政相始终,并成为政治运作过程中的重要链条与信息渠道,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民国时期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1912-1949〕别具一格,从公文运转与行政效率的关联角度阐释了公文对于行政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涵盖了整个民国时期,成为专门讨论行政史的又一力作。关键词:历史档案;公牍“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自古以来,公文就有强大的政治功能。而对公文政治功能的阐释,常常散诸于史学、文学、档案学、行政学等领域中,不成规模与体系。史学界侧重公文档案史料价值的讨论,文学界侧重公文文本的讨论,档案学界侧重历史档案保管方法的讨论,视角不一,讨论各殊。最关键的是,从跨学科领域和动态角度开展公文档案史的讨论成果尚不多见,这是目前公文档案史讨论中亟需突破的领域。李章程副教授的《民国时期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1912-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4 年版〕就是此方面的力作之一,该书共分六章,分别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2〕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行政效率运动〔1933-1936〕与公文改革、抗战时期〔1937-1945〕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抗战后〔1946-1949〕的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细而述之,第一章从晚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近代公文的巨变着手,从公文工作机构、公文程式、公文处理、公文人员四方面分析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公文革新及其对于现代行政架构创荆辟莽的意义。第二章将北洋政府时期的公文改革分为 1916 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和 1916 年后袁世凯时代的公文改革,并从公文程式、公文管理机构、公文处理、公文人员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阐述了电报公文与行政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三章从公文程式、公文、公文机构、公文人员、公文处理方面阐述了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2〕的公文革新。第四章从行政效率运动的大背景出发,将公文改革与行政效率、行政学讨论紧密结合,从公文制度、公文处理、公文人员几方面的改革来分析公文革命与行政效率的关联。第五章从战时公文管理机构、公文处理、公文人员、蒋介石与公文改革几方面分析了抗战时期的公文变革,阐述了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