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本章基本结构框架在最近 3 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平均分值为 6 分,但波动较大。2001 年、2002 年的计算分析题均来自本章。本章根据 2000 年 5 月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主要变化体现在第四节第二部分“准予扣除项目的特殊规定”。企业所得税的计算通常是以会计利润总额为基础,加上纳税调整增加额,减去纳税调整减少额计算得出应纳税所得额。因此,2002 年教材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计算分析题。 历年考题评析2000 年2001 年2002 年单项选择题1 题 1 分2 题 2 分2 题 2 分多项选择题2 题 4 分判断题1 题 1 分计算题1 题 5 分1 题 5 分合计1 题 1 分6 题 12 分3 题 7 分 1、企业所得税税率的确定 收入总额的界定本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准予扣除的项目(重点)章 (重点) 不得扣除的项目(重点)主 3、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要 固定资产的计价和折旧内 4、资产的税务处理容 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 5、企业所得税预缴及汇算清缴的计算本章重点与难点一、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例题】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的税金有( )。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土地增值税 【答案】A、B、D (2001 年)【解析】准予在税前扣除的税金包括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但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要求考生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有些题目直接给出企业的利润总额,考生只需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计算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即可;有些题目则未直接给出利润总额,需要考生首先根据题目中的会计数据,计算其利润总额。需要调整的项目如下:1、借款利息支出(1)纳 税 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可按实际发生数扣除。 (2)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只准按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予以扣除。 【例题】某企业 2000 年从非金融机构借款 1000 万元(1 年期),发生借款利息 60 万元计入财务费用,而按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利息为 40 万元。因此,需要在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其调整增加额=60-40=20 万元。 (3)纳税人为购置、建造和生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