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的苏联是超级大国吗 二战结束后到上世纪 50 年初,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修建或修复完成了一批铁路、公路和大型水电站等,其中有贝加尔至阿穆尔大铁路,莫斯科通往各地区首府的高等级公路,以及盖恰乌尔、塞凡湖、扎乌吉卡乌斯、法尔哈德斯、索契水、库拉科夫大型水电站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拖拉机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克和外高加索冶金联合企业、阿穆尔钢铁厂等大型重工业项目,抢先于欧美各国全面完成了二战后国内经济修复,及早进入了当代世界工业强国的行列,并由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上第二个超级大国。 熟知二战史的人们,大多都知道苏联在二战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目十分巨大,其中人员伤亡高达 4300 万人,财产损失高达 7000 亿卢布,为二战中人员伤亡损失最多的国家之一。据大量史料记载,在二战中,苏联的各大主要城市、重要工业体系和能源、电力、铁路、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均遭到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破坏,因而战后医治和修复战争创伤的任务比其他参战国家都十分艰巨和繁重。 尽管苏联境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以上,但由于人口较少,劳动力稀缺,尤其是在战前人口性比例就已经严重失调,二战中伤亡损失的人口又多为青壮年男性,因而在当时战后青壮年男性十分匮缺的情况下,要迅速修复大面积战争创伤,重建和新建重工业、交通、电力和冶金钢铁企业,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聪慧而富于远虑的斯大林等前苏联领导人,却早已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为战后苏联的恢复和重建及尽快跻身当代世界工业强国的行列等,提前做出了科学系统的安排,即在二战后期所谓收复失地的过程中,苏军不仅大量歼灭德军有生力量,而且还从德国、意大利和中国东北掠夺了数额十分巨大的物资、资源作为战利品。 与此同时,苏联还先期滞留了大批德国战俘为之充当战后修复重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随后便在出兵中国东北时,押运大批日本战俘回苏联充当修复重建工程的劳工。 据史料记载,从 1945 年 10 月开始,一批批本应由二战战胜国中国接收遣返的日军战俘,却被当成苏军的战利品被用火车从中国东北押送到苏联国内各个建设施工场地,到1946 年 5 月,苏军已累计押运日本战俘总人数突破 60 万人。 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当时呈交给斯大林的一份有关日本战俘问题的记载,苏联各地从 1945 年 9 月开始安排大批日本战俘到苏联各地开采煤炭、石油,修建和重建矿井,还被安排到修建铁路和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