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职工献礼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征文本人今年 53 岁,先后在**县的洋口、浒零、河口、栟茶等乡镇的农电业务部(曾经叫用电站、供电所)工作。回顾从事农电工作的 33 个年头,个人成长进展的过程,也正是我们国家农电事业从起步到进展、再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忆往事,农电进展的历程历历在目,很多农电的成就和趣事也涌上心头。告辞煤油灯的时代今日的人们无法想象没有电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但对生活在上世纪 70 年代以前的**农村的人们来说,昏暗的煤油灯和蜡烛是他们夜间照明的主要工具。“”“”七所八站 与 电老虎80“”年代初,用电站最初是与 七所八站 的其他单位一样作为政府事业单位建制的,具有较大的管理权限。当时电在人们的观念当中还不是一种商品。用电站也不是像今日的农电业务部那样,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用电站也叫用电管理站,是管理方,对用户来说是非常强势的。改革开放涌现出了大批乡镇企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电力给生活、生产带来的便利让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由于农电资源稀缺,用电站往往实行划分片区的方式进行轮流供电,平均每周都有三天左右晚峰拉闸限电。因此对于农户而言,但凡家里宴请宾朋,就要请托人请求在请客当天能够照顾供电,对于大量的乡镇企业来说,电就更加是命根子,设备缺了电就无法开工,即便对于部分不需要设备的企业来说,晚上赶工假如没有电对效率也有很大影响。所以,面对动辄拉闸断电的用电管理站,他们只好送去一个外“”号 电老虎 。一直到 1999 年,我已经在浒零镇工作 4 年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见到我还戏说,听说你雄“”踞栟茶西北,当着 电老虎 ,好不威风。背着锅子下乡去“”今日我们在工作中一直强调要树立 以客户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回溯到上世纪 90 年代,情况还远非如此。记得当时下乡施工,农电人员一般都在农户家里吃喝,这导致用电站的声誉一直不太好。1995 年,我在浒零工作期间经历了一次农网改造。当时我们给全体施工人员部署工作,在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改造工作的同时,也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改变农电人员在群众中的形象。施工队随队带上锅碗等用餐工具,在施工场地旁边由自己就地解决餐饮问题,获得了群众的好评,使农电人员的形象大为改观。当时,中国电力报、南通日报、南通电视台等众多媒体都来到浒零就这件事情进行采访,对施工队的事迹进行宣传。“”我认为,这就是早期的 以客户为中心 的理念在农电队伍身上的体现。让农村电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