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把握时机策划选题,找准读者需求汶川地震前后,市场上有关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图书,绝大部分都是以专业人士为读者对 象 的。然而,恰恰是在汶川地震后这样的非常时期,建筑的抗震性能成为了一个公众的 话题: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建筑会倒塌?什么原因造成了倒塌?我住的房子安全吗?一时间各 种说法铺 天盖地,需求被清楚地显现出来:市场非常需要一本普通人能够看得懂的全方 位解读当下话 题的科普图书。一方面可以消除大家对房屋抗震性能的一些误区,同时也 能为百姓今后买房 提供参考。 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这本书的读者定位确定为具有初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各层次 人 员,力争 非专业人士和专业人士都有看点。这一定位清楚、准确,直面当时的社会需 求,在作 者、出 版社的共同努力下,图书出版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024 年获得了 中华优秀出版物抗震 救灾特别奖。 二、 巧妙设计内容主线,注意知识点的前后呼应 三、 多方位解释知识点,化难为易书稿的内容主线确定了,这还只是科普书稿形成的第一步,要区分技术书还是科普书,书 稿 内容的通俗程度起了决定作用。1.专业概念的通俗解释“”我们尤其注意巧妙设计版式,灵活多样地把这些 通俗化 的专业术语介绍给读者。例如,我们将这些解释以小贴士的形式穿插在书中第一次提到这些名词的地方,以便于读者更好 地 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及其在房屋抗震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既强调了这些专业概念,同 时还使 版面更加活泼、丰富,一举两得。2.知识点深度的把握除了基本概念问题以外,还要考虑对内容深度的把握。虽然是一本科普读物,但内容也不 能 太浅显。汶川地震后,网上有大量有关地震的常识内容,假如这本书的内容太浅,对 读者来 说就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此我们决定书中的内容既要有一定深度,但叙述上又 要通俗易懂 ,使读者真正能从本书中了解到有关房屋抗震方面的一些精髓内容。由于图 书篇幅所限, 我们主要实行尽量多的图说手段,文字叙述则简洁精练。实践证明,这种 表达方式 非常适合于科普图书。3.语言的通俗化 四、 多角度增强趣味性,引人入胜书稿内容的确定也只完成了科普图书的一半,要想最终做成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图书,还 需 要在趣味性上大做文章。1.图文并茂,全彩印刷既然是一本科普图书,那么在形式上就一定要图文并茂,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这本 书 中,我们不但配置了大量现场照片来说明地震对房屋造成的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