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先进事迹XXX 是 XX 大学城市学院工商管理系的一位普通讲师,19XX 年 7月出生。从教 13 年以来,一直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校外,以独特的方式,持之以恒地做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帮助他人生命成长的公益事业,他以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朴实的行动几乎完美地诠释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他的事迹曾得到《XX 日报》《XX 日报》《XX 时报》XX 卫视、XX 卫视等许多媒体的报道,并当选第三届“最美 XX 人——感动 XX 十佳教师”,他是历届三十位获奖者中唯一一位高校教师。限于篇幅,这里只列举几件他在十几年里所做的很实在的事情。这些事情,没有人要求他做(都是他用自己课余时间做的),他也从没有要求过一分钱报酬(相反他为此付出了很多),但他却十几年来一直非常有心地做着,这在今天的社会里,真的十分难能可贵(尤其是作为一名理工出身、从教于商科的一线教师)。而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个“师者”、一个“读书人”该做的事情。•经典会读: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杨老师每周日傍晚都要从城东的家里赶到城北的学校,和来自不同系科、年级的学生一起会读经典(会读,即相会在一起读书之意),探索、启发当下的人生。如果从最早不定期的读书会开始算起,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定期举行也已经六年了(最初称为“学会”,学会者,好学乐学者之聚会也),到这一周是第 123 期!几乎把中国文化源头上的经典都读过来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礼记》、《老子》、《庄子》因为家离学校比较远,有时深夜十一点多才能回到家,有学生在校外较远的地方实习,晚上交通不便,杨老师经常开车把学生送回住地才自己回家。每一期,都是在系里简陋的办公室,把其他老师的办公桌椅围在一起,便开始了两三个小时的思想碰撞与精神盛宴。所有的参与者都是自发而来的,杨老师没有报酬也没有工分,大学生没有学分也没有红卡;不时也有校外慕名而来的朋友,医生、警察、教师企业家……各行各业都有,他们会以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学生带来别样的触动。已经毕业的刘同学回忆说,直到参加了经典会读,才觉得自己真正在读大学。《XX 日报》一篇题为《XX 大学教师与 XX 交流的独特路径——XX每周一课》的采访里这样写道:XXX 携着会读的学子们,在国学的道路上愈走愈有味,这也成了这位普普通通的大学教师触摸学生思想的独特“法宝”。和学生说贴心话,已然是 XXX 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多同学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