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到东- - -南钢、南化、扬子、巴斯夫、化学工业园的长芦片区,然后这边是玉带片……区,现在就仅剩下一个玉带片区没开发再跨过江,就是金陵石化,半个包围圈,就把南京给包围起来了。而且南京冬季的主导风向就是东北风,东北方向吹过来的是污染的空”气,你说这个空气怎么好得了? 仿佛是有一张污染源地图清楚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韦昌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描述这幅图景的时候,几乎是脱口而出。58 岁的韦昌明刚于今年 2 月卸任南京市环保局局长,现在的职务是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与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2024 年的时候,他因在镜头前大声斥责施工单位,从此“”“”被称 咆哮局长 。当局长的三年里,他也因为敢跟大企业作 斗争 而收获了各种压力、批判或褒扬。韦昌明告诉本刊记者,最近他再次给南京市委提出建议- - -位于主城区和仙林大学城东北“方向的化工园玉带片区要重新论证,重新规划, 不能再这么搞了,至少要给南京留下一”个通风口。化工围城的历史客观地讲,南京的重化工布局有其历史原因,多年来,这些化工企业也为地方经济的进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曾任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建委主任的苏则民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解放前,范旭东在江“”北进展化工,建 永利宁 厂,是很有眼光的。当时一个是水运方便,一个是城市还没有扩张到距离那么近,而且化工厂整体规模不大,因此环境问题并不突出。到了 1958“”“”年 大跃进 时,直到 文革 前期,就有很多小化工厂建到江南的燕子矶附近“了,后来进展为和民居交杂。 90 年代以后,南京迎来一波又一波的进展浪潮,各种工业园遍地开花,每个区有,每个乡镇还要搞,不仅侵占了大量生态绿地,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苏则民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是吴良镛的学生,传承了梁思成以人为本的建筑环境理念。早在 80 年代后期做南京市规划局局长的时候,他就坚决地提出:金陵石化离市区太“”近,要控制进展,不能再扩张,不能再搞 大东西 。当时,他和一位规划局副局长甚至直接出面找金陵石化谈,意图阻止韩国的一个合作项目落户金陵,但失败了。金陵石化的炼油能力当时大约还只是现在的 1/ 10,虽然近期已经关停了化肥厂等老装置,但是煤化工、PX,以及上千万吨的炼油等增量,都是在最近十年扩充起来。与金陵石化扩张同步的企业,还有扬子、梅钢、南钢等等,遍布满城的小化工企业也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茬一茬地生长起来。苏则民告诉本刊记者,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