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对话教学的实施策略探析摘要:历史课堂上,对话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而追问是层次较高些的思维对话。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历史课堂上老师“追问”的原那么和技巧进行了讨论和探讨。关键词:历史课堂;对话教学;追问历史课堂上,对话教学是一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对学生提问后,为了纠正学生的偏误理解或加深对的理解,老师往往根据实际情况再次提问,这就是“追问”。追问作为一个步骤或策略,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清楚,理解由片面走向全面,思维由浅表走向深化,课堂对话自然也就由单一走向丰富,由浅薄走向深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针对“追问”的技巧加以探究。一、追问的类型追问分为“顺向引导型追问”和“逆向探究型追问”。“顺向引导型追问”是发现学生思考的偏差后,顺着学生的思维再次发问,让学生发现错误,从而把错误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它指向学生思维的深度。例如,在提问“辛亥革命”的成果时,有学生的答案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我顺势追问“那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统治时期,有没有封建统治?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否就此结束了?”学生思考后恍然大悟。这一追问使学生明确了辛亥革命推翻的仅仅是封建统治中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而并非封建统治的全部。“逆向探究型追问”是对学生的答复给出评价后再反过来追问理由,是逆着学生思维或知识的开展过程来追问。它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二、追问的技巧有效的课堂追问,要求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答复,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和能力,能在瞬间捕捉到答复的缺乏,做出适当调整进而再组织合理的新问题。〔1〕层进式追问,一环扣一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难免遇到障碍,思维不能朝纵深方向开展。这时,老师要有意识地逐层追问,及时提供科学的方法,搭设起思维的跳板,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例如,在探讨“小农经济”时,我问:“这样的小农经济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学生深化思考,依据教材得出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铁犁牛耕〕及私有土地的出现,说明生产力提高促使小农经济产生。我再追问:“你对这样的小农经济如何评价?”我又提供了一组材料让学生分析,经过启发,学生对小农经济有了全面认识。〔2〕纠偏式追问,拨乱以反正。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出现粗疏乃至谬误时,老师应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他们纠误匡谬,澄清认知上的迷惘。以“辛亥革命”为例,我设疑“根据什么说辛亥革命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