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史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突出特性是客观性,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根本素材和对象,离开这些根本历史材料,历史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理论教学只能是空谈。由于史料是一种间接性媒介,运用史料以重建过去的问题较为复杂,因此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求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培育学生运用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实际经验,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历史的方式。一、运用史料,以趣引思,培育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培育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信心,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假如能重视运用史料,创设历史情境,那么必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鼓舞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由此产生积极思维的气氛。如讲授《为稳固新中国而斗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课时,先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它已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平安,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被作家魏巍称为“最可爱的人”,并成为志愿军的代名词沿用至今。经过这样的教授,学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有了一定了解。对于这一内容,我通过多媒体黄继光、邱少云英雄事迹的史料,让学生了解黄继光“七处负伤,他从伤痛中醒来,看到敌人的机枪还在吐着火舌。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暗堡,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一团烈焰在他身边燃烧起来,在邱少云的身后就是条水沟,他只要在泥水里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是,为了保住战斗的胜利和战友的平安,邱少云严守埋伏纪律,咬紧牙关,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英雄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坚韧意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志愿军战士称为‘最可爱的人’?”通过讨论,学生产生共鸣,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这样,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的升华;既生动有趣又不乏思维深刻性。二、运用史料,动脑动口动手,培育能力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学会材料处理、历史阐述和文字表达能力。所以,史料教学和训练中,除了培育学生兴趣外,还必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把兴趣和能力培育有机结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