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大学的生活就要结束了,本以为大学有四年的时间,但现实是最多只有三年可以算是大学的生活,每个人都至少需要在最后一年里为今后的打算做直接的准备。所以说,大学生活事实上已经结束了,无论我们是否同意接受这个事实。 大三这一年我完成了我的 gre 考试和 toefl 考试,参加了第二十一届冯如杯,试图寻找参加科研的机会,并开始正视出国的留学的相关事项。所有收获,无论是硬件上的还是软件上的,总结如下: 1. gre 笔试部分获得 1510 的好成绩,机考方面 3.5 也说得过去; 2. toefl 考试总分 104,其中口语因为重大失误仅获得 17 分,但个人认为 toefl 成绩不是很重要; 3. 在 XX“”“年三月期间参加校第二十一届 冯如杯 ,并获得三等奖,同一项目获得 北斗”杯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学组优秀奖。虽然名次不高,但整个项目完全由组内成员独立完成。从整个项目方案的确定,功能和结构的设计,到软硬件的实现,算法的编写调试,故障的排除,完全由我们自主完成。期间我主要负责硬件连接、调试以及软硬件结合,并协助组内另一位成员进行算法论证、实现和后期调试。在这一过程中自学wince6.0 嵌入式开发平台的搭建和使用,自学 vc++的使用。可以说完整的经历了一次项目流程,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项目,使我对工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从一个角度了解了电子信息工程方向的行业状态,更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4. 间或从互联网以及同学间了解国外高校的情况,清楚了自身申请的劣势以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并通过综合考虑,选择集成电路数字电路方向作为主要方向,有针对性的寻找科研的机会。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经历,但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应该会有所行动。 5. 大三上的课程学习虽说不很理想,但也没有过分的影响 gpa,考虑大三上 gre 重考占用的大量时间,以及自身能力的有限,也是情有可原的。但从另外一方面讲,让我发现了自己具备一定的快速学习能力。虽然突击学习的结果肯定不如日常勤奋学习的效果好,但并不是说就完全不能再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标准。从这一角度看,自己有一定快速切入项目的能力。 以上是到目前为止的收获,以下是这一学年来的遗憾: 1. 自己在科研经历上的欠缺十分明显,欠缺足够的科研经历来对某一个方向有所感悟,也缺少对整个行业的认识。知识储备仅限于书本和学校所授的课程,,其中还有很多已经还给老师了。同时,由于自身的懒惰,业余时间多用来打...